【校咖秀】师大学人----之生科院党委书记李迎新老师

[来源:原站数据     发布时间:2015-04-09     浏览:604次]

   

    大学,是一个让人充满无限想象的地方,是万千学子拼命想要闯进的地方。高中的时候,每当我们因为沉重的学业压得抬不起头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想大学——那个让我们充满动力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大学意味着自由,意味着成长,还意味着超越。那么,到底什么是大学呢?大学的功能是什么呢?大学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我们几乎从来没有准确的定义。一个朦胧的概念,一句鼓励的话语,便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然而,对于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精神,李迎新老师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于“什么是大学?”这个问题,李老师告诉记者,“大学是一座精神城堡,而非职业培训所;大学是为培养人的,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对于人和人才的区别,李老师还给记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把做人的事情做得非常完美了,人才就自然出来了,人才包含在人里面。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人的境界上,先把人做好,人做好了,人才的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谈及大学的培养目标,李老师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他这么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国家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而传统文化提出培养君子型的人格的目标。”李老师还引用了孔子的话来向记者阐释君子型人格的定义,“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就是质和文的搭配得当,也就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在的本质结合的非常好,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传统文化的君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完全意义上就是铸造可塑性人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以后,关爱社会,承担起社会责任,这就是我们大学的培养目标。”“我们西北师大,整体的培养目标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把人培养好。各专业仅仅是个手段,它的最终目标就是怎么将人格完善起来。”李老师说。
    除此之外,李老师还提出了:大学,不仅应该有大师,还要有一种大爱。“大学是讲究知识的地方,讲究学术的地方,但是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应该由爱所唤醒。大爱,就是不仅要关爱人,还要关爱自然环境,关爱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爱,知识和学术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一个人才。所以,大爱,在大学里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马克思主义,都对大学教师的职责有共性的规定。当然,李老师也给出了实质性的回答,“大学老师的职责,就是‘立德树人’”。同时,他也指出现在教师教育的弊端,“现在我们的老师把‘立德树人’归于思政课老师或哲学课老师。其他老师却没有履行这样的职责。我们现在的专业课老师,仅仅只传授知识,而德育课老师也只将德育作为知识传承下去,使得我们的德育课发挥不了它的作用。这是我们大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对于衡量老师好坏的尺度,李老师只强调了一点,那就是“知行合一”。在李老师的眼里,老师给予学生人生的引导,知识的引导,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相长嘛。”所以,老师必须要言传身教,做好表率作用。专业课老师,不仅讲述专业知识,还要进行德育。在教育里,老师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观,李老师特别强调了学习的实践性。他着重讲了被许多学者和教科书歪曲了的孔子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李老师经过很多调查和研究,得出现在的学生普遍觉得学习之后温习是不快乐的结论,从而找到孔子所说的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学习后,然后再实践中去体会学习的奥妙是快乐的。这里的“习”不应做“温习”来讲,应是“实践”、“体会”之义。这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实践。“在传统文化里,知行是合一的。然而现在,知和行是隔离的。
    现在大学理念是,大学要服务社会,也就是把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和传统的‘知行合一’具有一致性。现在大学的缺陷就是缺乏实践性。知和行要合一,学和习要合一,学问和做人也要合一。这也是大学的培养目标。”
    “大学的真正精神就是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的同时,也还要有对社会的担当,不乏有社会责任感。”李老师这样告诉记者。
    面对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大学精神空缺的问题,他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立志,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立志才能定下来,安心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去奋斗,还要有追求理想目标的决心。其次,就是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精神世界。”他强调,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读书要有选择性的读,学习要有选择性的学,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抓住根本,学思并用,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并树立终身教育观,还有终身学习观。
    在和李老师的交谈之后,我们不仅明白了大学该干什么,大学干了什么,同时也使我们对什么是大学精神,我们有了一个相对准确的认识。
    这是一个学人眼中的大学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践行的精神。
学人资料:李迎新,男,甘肃陇西人,生于1966年,中共党员,现任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业余喜爱文学创作,先后发表《种子》、《旧寨》、《发霉》等中篇小说十余篇,出版长篇小说《丁香花开》、中篇小说选《旧寨》。今以传统文化为自己的使命,致力于对传统文化“根”的研究,在大学中开设公共选修课《大学精神》。倡导“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观,突出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探索大学精神的本质。

                                                                        (编辑:高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