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咖秀】李并成:寻梦,追梦,圆梦 ——寄语2013级新生

[来源:原站数据     发布时间:2013-09-18     浏览:268次]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又一个新学年的到来。新生们带着高考成功的喜悦,带着家人和朋友的嘱托,更带着希望和梦想,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百年老校——西北师范大学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看着一代代青年学子走进校园,走进这所知识的殿堂,看到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心里格外高兴。一年年新生的到来,对于西北师大这所百年老校来说,都是一次次生机的勃发。你们选择了西北师大,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蓬勃的活力。“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对于一名已在教育园地里耕耘了40多年的老园丁、老教师来说,我感到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幸运,更是一种崇高的责任和使命,心情不能不为之激动。伴随着你们的到来,仿佛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起来。
    进校伊始,新同学们或许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期盼与忐忑,那么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生活,怎样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而充实?我想以一个老教师的体会给大家说几句话。
    1、爱国与担当。青年学子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强烈的爱国激情,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系天下安危于一身,这是非常可贵的。爱国主义始终是我们高扬的光辉旗帜,爱国主义的烈焰始终在我们胸中熊熊燃烧,永不熄灭。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就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民族复兴大业的梦想有望在90后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习总书记说:“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梦想、机遇、奋斗,织成了当代青年人生追求的高昂旋律,展现出当代学子挥洒青春的广阔空间,渲染出青年一代人生价值的最美色彩,也必然铸就你们这一代青年的无上荣光。大学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成就梦想的舞台,大学是点燃梦想、播种梦想、放飞梦想的地方,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勇于担当,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系在一起,把自身的发展与谋求祖国的繁荣富强紧紧联系起来,在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我国正处于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我们每一个有梦想的学子勇敢地承担起肩头的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青春梦想。
    2、搞好心理调适。中学阶段大家的目光普遍盯在刻苦学习上,忙乱于做不完的文山题海中,目标比较明确和单一——赢得高考。能够考入西北师大的可以说都是出类拔萃者。而进了大学后发现原定目标突然消失了,这就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和困惑。由于匆忙应对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压力过大或过分放松都可能产生,这就需要你们去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心态调整。大学校园不仅仅是知识的海洋,而且还应成为阳光明媚的心灵港湾。大学里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竞争,而是需要向社会、生活、历史、未来等放眼展望,专业学识、胸怀眼界、组织才干、文体特长等都成了需要学习、培养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重建自信,自信而不自傲,自强而不自卑,扬长避短,找准前进的方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大学里迎接你们的不仅仅有鲜花、浪漫、激情和荣誉,大学生活不可避免地还要经历挫折和坎坷,从挫折、坎坷中学习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和坎坷也是一笔人生的财富。大学生活十分值得珍惜,四年的时光看起来不短,但光阴似箭,转瞬即逝。应牢牢把握住成长成才的机遇,让攀登成为一种人生的姿态,在和谐、快乐、奋进中度过这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3、勤奋好学,持之以恒。事实表明,人和人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勤奋好学是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是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功利”的求学态度。好学就是要对未知领域怀有强烈的、激情般的、永不疲倦的好奇、好思、好读、好钻的欲望和劲头。以前我给同学们写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学子,求知和探索不仅仅是分内的应有之义,而更应该成为一种深深铭刻在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渴望和冲动。内心深处应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求和对现有知识的反思与批判精神,这是求学的动力所在。应长存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永不言退的锐气和积极进取的朝气。就拿历史学科来说,格外需要勤奋,需要好奇,需要坚持。史学是以史料为学科基础的,史学需要厚重而拒绝浮躁。史学思维是一种缜密的、严谨的、有充分史料为依据的思维,而不是靠想象,也不完全靠推理,它不同于文学创作,也不同于自然科学。当然史学也有合乎逻辑的推理,但是这种推理仍然需要以史料作为坚实的基础,论从史出。史学知识靠一点一滴的积累,靠锲而不舍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专注,学会坚持,静得下心来,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宁静致远,玉汝于成,努力从人类社会中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4、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应有的知识,而更应该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学会自己开启宝库的大门,探寻知识的真谛,迷恋学术的奥妙,享受科学的陶冶。学习知识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方法,当然也有不少可值得借鉴的方法,还应去寻找、培养适应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学习信息量大,速度快,更加强调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与实践性。大学学习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学生主动求教老师,要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学会主动,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勤于独立思考,“我思故我在”。大学学习并非局限于上课和阅读教材,和大家讨论交流、听学术报告、参加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都是学习,要善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地消化、整合。学校和各个学院每学期都会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或讲座,学术报告一般信息量大,富有启发性,都是学者们多年精心研究所得,同学们应争取多听、会听,零距离接触学科前沿问题,与大师面对面对话。应多向高年级同学请教,特别是刚入学时应了解哪些课程应重点学、怎样学,哪些课程应选修,了解如何整理复习资料,如何处理广博和精深的关系,如何处理专业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关系。大学中有不少社团,我校的校园文化一向十分活跃,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学习的需要,参加一两个最多两三个社团,以增长才干,广交朋友,拓宽视野,锻炼自我。就历史学学习而言,我还想特别推荐一种学习方法,这就是配合听课应注意翻阅相应的史料。如讲到秦始皇时,课后就应翻阅《史记·始皇本纪》;讲到唐代经济史时,就应去查阅两唐书《食货志》。因为任何一本历史教科书都是依据史料编写的,史料远比教科书重要得多。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靠父母”,许多事情可以自己不动手,但进入高校后就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处理各种事务。有些同学年龄还比较小,有些同学第一次出远门,独立生活能力还较弱。这就需要同学们独自锻炼,学会自我管理,也需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同学们来自祖国各地、五湖四海,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肯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求同存异,学会包容,更要学会和性格不同、意见分歧的同学和睦相处。对待同学要宽厚仁和,坦诚相见,胸襟开阔,阳光向上,不要在个人利益上斤斤计较,共同创造出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一个良好基础。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地度过大学阶段的重要保障,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增加生活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宿舍是一个温暖的小家庭,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汇集一室,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应互帮互助,互敬互学,要乐于帮助同学,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的体会是,同学们之间的情谊应是人世间最牢固、最持久的情感之一。兰州地处高原,气候干燥,温差大,特别是一些南方来的同学起初可能不大适应。应逐步调适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时近中秋气温下降较快,应注意增加衣服,预防感冒。
    6、热爱母校,维护学校的良好声誉。西北师大有着110多年的光荣历史,其前身是北京师范大学,为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我校有着良好的学风、校风,值得我们一代代学子不断发扬光大。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校长说,母校是什么?就是那个被你一天骂八遍,但就是不许别人说半个不字的地方。目前学校的一些条件还不能尽如人意,校园环境有待进一步美化,老校区图书馆的座位也比较紧张,一些图书尚未开架,新校区也正在建设,花草树木较少……当然这一切都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改善,不断为同学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相信,对于母校的情感,对于母校那份特殊的爱,一定会在同学们心中与日俱增。
    同学们,让梦想照亮你们前行的航程,用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敢于担当的勇气,去奋力追逐你们的青春梦想,去尽情挥洒你们的青春风采!

 

【李并成研究员简介】

    李并成,男,1953年6月生,山西浑源人,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主要从事敦煌学、历史地理、西北历史文化等的研究和教学,为西北师范大学专门史(西北史)、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和人文地理学三个博士学位点的主要创建者和带头人之一,《敦煌学》课程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承担有多项国家级课题,独著、合著出版有《河西走廊历史地理》《敦煌学教程》等学术著作12部,主编《敦煌学百年文库·地理卷》等,在《求是》《光明日报》《敦煌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编辑: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