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咖秀】导演ing

[来源:原站数据     发布时间:2010-09-16     浏览:274次]

导演ing


    夸张、诙谐、幽默、恶搞,貌似癫狂的痴言妄语成就了这部无厘头风格的悲喜剧,“小处入手,大处开拓”,娴熟的当的影视语言,勾勒出年轻一代的婚恋浮世绘。

    大学时代:您的这部作品是专门为了参加DV大赛而制作的吗?
    朱婧瑄:不是,这是我们的学年作品,当然也想过用这个片子参赛。
    大学时代: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风格的剧本进行创作?
    朱婧瑄:这个剧本并非原创,但我一直很喜欢这个剧本,比较有感觉,看完之后脑子里就比较有画面感,同时它又和我自己的想法进行了融合,比较容易驾驭。也就是说,它是我在原有的故事架构上改编扩充成型的,很多细节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毕竟之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我需要的是一个剧本。
    大学时代:在整部剧中,有很多小道具,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看得出您花了不少心思。能不能讲讲拍摄前都做了那些准备工作?
    朱婧瑄:整个的制作时间跨度不是很长,前期准备工作用了两天时间,除了租的一套衣服和买的一副眼镜外,别的道具都是我自己手工做的,甚至大家在剧中看到的流出来的血液都是我用墨水调配的。拍摄用了五个多小时,但后期剪辑比较麻烦,耗费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
    大学时代:其中最难的是什么?
    朱婧瑄:应该是场面的调度和场地的协调。由于场景相对比较单一,而且面积也不是很大,调度起来需要花一些功夫,努力找一个最好的角度来拍,还要让环境尽量符合剧情,背景尽量干净。而场地方面因为突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得不临时协调别的场地,而且那天刚好那里装修,比较影响拍摄效果。
    大学时代:您的整部剧中有很多非常打动观众的搞笑细节,是事先计划好的,还是现场的灵感突发?
    朱婧瑄:拍摄之前都会写一份详细的分镜头稿本,每一个镜头怎么拍导演心里要有数。但演员还是有一定的发挥空间的,比如一些夸张的表情、言行之类的。
     大学时代:一部好的DV剧离不开演员的卖力演出,您在领奖时特意感谢了自己的演员们,能否介绍一下挑选演员时,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朱婧瑄:这部作品在表现上着重于恶搞的风格,由于是业余演员,当然最看重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发挥。每一个演员都很出彩,那个女工作人员,通片都让人爆笑不止,男工作人员的情绪转换特别快,两个“结婚”的演员表演的也特别自然,也符合剧情。
    大学时代:这部剧所反映的符号和内容是您在颁奖词中想要体现的什么理念?
    朱婧瑄:整部剧并不是要单纯的体现80、90后的婚恋观,而是要体现社会和现代人思想上的变数。“计划不如变化”,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往往是被改变、被不确定,就像剧中关于结婚目的、婚姻的持续时间、双方的忠贞程度等等,剧中人“不确定”的答案或许更现实。这种带有一点讽刺意味的表达,将这种生活状态缩阴至结婚的角度夸张化、极端化的表现!
    大学时代:那这部作品是不是风格和意蕴是否和自己的性格、思想相互切合呢?
    朱婧瑄:我生活中并不是这样无厘头的性格,算是比较传统吧,个别方面也有男孩子的性格。“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之所以选这种表现方式,是因为夸张和戏剧化才能让观众有更明显的共鸣感。
    大学时代:那您整部剧拍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朱婧瑄:拍一部片子,细节很重要,创意更重要!
     大学时代:为什么这么说?
    朱婧瑄:当时拍的时候场景很乱,但大家拍的时候都很投入,像男工作人员拿的那个大大的存钱罐,是额外加的一个小细节,但是很出彩。这部剧就是靠很多夸张、出位的细节达到效果的。而创意是片子的灵魂,有好的创意才能有好的作品。
    大学时代:有没有想到自己会获奖?
    朱婧瑄:没有。前两届的DV大赛我都是做礼仪,穿着蓝裙子给别人颁奖,当时心里还想,要有一天换一下角色,让别人给我颁奖就好了。这次参赛,之前想能拿个优秀奖就很好了,没想到评委能这么肯定。
    大学时代:颁奖的时候,主持人说现在的女导演很少见。您怎么看男女导演的差别?
    朱婧瑄:我倒不觉得导演一定要有性别的差异,导演创意、调度能力和音画感很重要。男生在技术方面优势会大一些,其他方面我觉得性别上大差异不是很大。
    大学时代:以后还会沿袭这种拍摄风格吗?
    朱婧瑄:这部DV剧的风格是我以前从没尝试过的,但以后如果有好的剧本的话,还是会尝试的,有这次的铺垫这种风格驾驭起来应该会更熟悉一点。

    朱婧瑄:自从80、90这个词出现以后,社会对它的关注度就越来越高,用这种方式表现其实也包括年轻人的活力,我并不想用对错来反映这种状态,而是想把它真实的状态展现给大家。主要是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人们思想的变数,就搞笑元素来讲,非常感谢我卖力演出的演员们!

                                                采访编稿:杨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