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磨砺是青春最美的诠释——疫情中西北师大的90后、00后们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0-06-08     浏览:431次]

面对疫情,作为青年一代的90后、00后展现出不惧不退、敢于担当的青春模样,绽放他们的青春光芒。疫情发生后,西北师范大学90后、00后的青年学子积极响应,或奋战在一线成为“战斗者”,或成为城乡社区疫情防线的“坚守者”,有的发挥专业所长成为网络热线的“守护者”,有的响应号召成为居家隔离的“捐赠者”,他们没有选择退却,而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能够经得起风雨、担得起大任的时代青年。

抗疫一线的“战斗者”

315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同事们已经在朋友圈开始庆祝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胡义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2016年,胡义从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三年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了在武汉市武昌医院工作。121日,胡义所在的医院成为第一批定点医院,截至315日,他已经在医院连续工作50多天。50多天里,他的岗位随着医院需求不停地变动,从信息保障组到后勤配送组再到半污染区C区支援,后来又被抽调到消杀组。工作期间,他前往发热门诊处置自助机故障,在污染区抢修设备,多次为医护人员、隔离同事送盒饭,身上背着的四十多斤的消毒喷壶穿梭在污染区,经历过患者的抱怨,目睹了病人求助的眼神。他说:“害怕,但怕也得往前冲。脏活、累活都干过,想着医护人员都在一线,我这点苦不算什么。”90后的他已经记不清在病区喷洒了多少斤消毒水,在衣服湿透、护目镜模糊、体质不支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退缩,依旧选择坚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青春之花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将青春的汗水洒在了他深爱的武汉。




城乡社区的“坚守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主动向自己所在的街道、乡村社区报到,全面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开展值班值守、巡逻防控、秩序维护、政策宣传、舆情引导、物资发放等疫情防控辅助保障等工作,努力当好疫情防控的“消毒员”“宣传员”“保障员”。在防控疫情的战场上,这批90后、00后的青年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春誓言。王海洋是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疫情发生后他毅然挺身,带头组织成立了疫情防控大学生服务队,为居家隔离的社区居民当免费“跑腿员”,帮助居民买菜、送快递,随叫随到,解决了居家隔离期间居民的生活需求。工作之余,王海洋和伙伴们还共同发起“关爱最美逆行者”活动,将筹集到的医用口罩、手套、消毒液等紧缺物资,捐赠给各社区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他们毫不退缩、无畏前行,用自己的行动为青春添上一笔抹不去的靓丽颜色。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共有90490后、00后大学生参与了疫情防控服务工作,其中54人受到各级各类表彰,12人被致信表扬,大学生参与地方防疫的事迹受到各级各类媒体报道79次。





居家隔离的“捐赠者”

病毒无情人有情,西北师大的90后在响应居家号召期间没有独善其身。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魏娜娜在朋友圈看到兰州联勤保障部队第九零四医院安宁院区发布的医用物资匮乏的信息后,迅速在朋友圈发了条“请同学们伸出援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倡议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大家那么信任我,身边的50多位同学在短短两天内就募捐到了5180元。”魏娜娜在群里及时给大家做了捐款公示,并在第一时间将款项移交到医院。她说:“17年前,我们还是孩子,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了。”来自经济学院的王思怡同学更是毫不犹疑地将创业所得的5000元捐给了湖北慈善总会。截止目前,西北师范大学已有1.7万余名学生主动奉献爱心,先后向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湖北慈善总会、武汉慈善总会等各类抗疫募款机构累计捐款24万余元。




心理热线的“守护者”

为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焦虑和压力,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联合心理学院,组建了一支33人的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为学校全体师生提供24小时心理热线援助服务。在这个服务队中,除了专任教师,其余都是90后的研究生。李春雨是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兼职的90后心理咨询师,她用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尽管每天在电脑、电话前值班很辛苦,但她认为只要能够给同学们送去鼓励,哪怕只有一点,都很有意义。据统计,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服务时长共750小时,先后为在湖北的159名同学送去了学校和老师的问候。这些热线上的90后们,在开学后依旧每天主动关心同学们的生活、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科普不良情绪的缓解方法,并向全校学生开通网上“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情绪自我评估问卷”测评,及时向有需要的同学提供专业服务。




强国一代有我。像这样在疫情期间坚守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90后、00后大学生们还有很多,他们默默在磨砺中锻炼、在思考中成长、在担当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