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砥砺奋进的五年 | 学院巡礼:经济学院——创新育人载体,强化立德树人,服务学生成长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校团委     发布时间:2017-10-31     浏览:298次]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服务学生成才为主线,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创建特色品牌活动,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不断创新思政工作载体,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创新学习形式、优化学习内容。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经济学院结合青年学生特点,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优化学习内容、加强制度保障,充分保证了学习效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各党团支部、班级采用专题学习会、专题讲座、辩论赛、研讨会、感悟分享会、演讲比赛、观看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讨论。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各党团支部重点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经济和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等,努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突出实践育人、巩固学习效果。除加强理论学习之外,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美丽校园我建设”爱校周活动,“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公共卫生间清理活动”,“大手拉小手、关爱心连心”幼儿园、附小志愿服务活动,慰问看望老党员等活动,提升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和针对性,充分保证了学习效果。
        ——促进“两学一做”,优化工作作风。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举办“讲规矩、守纪律、做表率”、“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专题党课,强调在学好“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的基础上,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以学促做、知行合一,要求团员青年和学生党员努力做称职的团学干部、做优秀的共青团员、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院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学生“经济学院战狼团”微信平台、“相聚信仰下”党建微信平台、党支部QQ群、团支部博客、团学干部飞信群、班级聊天室等网络新媒体,设立了“党的建设”、“团学之家”和“就业指导”栏目,及时推送转载有关理论文章、政策法规、视频资料、报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动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改革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力求示范带动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发挥优秀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2017年,本科生党员学习成绩排名班级前10名的占本科生党员67.5%;本科生推免研究生27人中,党员21人,占比80.8%;本科学生党员获得校院级奖学金奖项占比41%;校院各种竞赛活动中,学生党员获奖人次占比62%;“美丽校园我建设”爱校周活动中,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人次占比63%。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有效体现,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积极创办专业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开展商业银行模拟沙盘演练比赛活动。为了培养符合银行业需要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双过硬”复合型人才,经济学院引入“商业银行沙盘模拟”平台,组织金融学专业学生,在专业课老师指导下,开展了三届商业银行模拟沙盘演练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能力,让学生以赛代练,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

 


       ——开展经济学沙盘模拟演练比赛活动。在专业课老师指导下,开展了两届经济学沙盘模拟演练比赛活动,采取筹码推演和角色扮演模拟宏观及微观经济经营过程,培养学生扮演政府官员及企业高管的角色,制定宏观经济目标和政策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体验企业生产经营中各项决策的相关性和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激烈性。

 


       ——举办“挑战杯”学术能力提升活动。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术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积极组建打造学术科研团队,设置项目研究平台,举办课外实践能力提升活动,以参加高层次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和专业竞赛活动历练学术学术科研能力,培育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实践操作技能。近五年来,经济学院学生参与申报项目480多项,获准立项420余项,获奖306项。

 


        ——持续实施学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为提高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学术创新精神,经济学院实施“学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资助课题项目与“郝氏碳纤维基金资助计划”课题研究项目培训会,侧重于寻找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步骤和规范论文格式以及研究项目立项、调研、论证等方面的难题,提高学生对项目设计规范化、标准化、创新化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协作共赢能力。五年来,学院筹措校外资金20万元用于学生学术科研项目,学生项目立项100余项。
        ——贴合专业实际开展学术竞赛活动。为促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操作与专业相结合、素质能力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学术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经济学院开展“学习杯”辩论赛、“书香气”读书会、从业技能大赛、点钞大赛、学术论文交流会、英语综合技能大赛和经济调研、理财公益咨询服务、就业创业等专业竞赛活动。获国家级奖励10多项,省级、校级奖励60多项。

 


        ——每年举办学术科技月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敢于探索、大胆创新、活泼多样的学术氛围,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经济学院开展届次化“初为经济人”、“学做经济事”、“深究经济学”以及“踏上经济路”四大板块内容的学生学术月活动,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学术思维空间,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科研风气,对推动学院学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创建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生道德文化素质


        ——紧密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创新品牌文化活动。经济学院坚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举办了短剧大赛、公益盛典、团支部风采展演大赛、篮排赛、书画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进了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增强了学生班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创意活动。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开展“舍徽舍训”设计比赛活动、“文明宿舍”和“文明宿舍标兵”评选活动,开展“室雅人和”为主题的创先争优学习比赛、宿舍创意装扮比赛、宿舍协作体育比赛活动。针对学生沉迷网络、赖床逃课、心理失衡等问题,建立宿舍学习安全卫生监督机制,倡导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环境优雅舒适、氛围浓厚热烈的生活环境。

 

 


        ——组织开展团日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的思想引领为主线,重视和创新学生团员轮训,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学院连续三年荣获学校团支部风采展演大赛优秀组织奖、本科学生军训先进连队,2017年荣获学校田径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学生团体总分第一名;学院团委2014年获得甘肃省共青团工作创新奖和“甘肃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四、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加强就业工作领导,明确就业工作思路。经济学院始终把学生就业质量视为学院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副书记主抓,班主任、辅导员与教师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模式。确立了“一个目标(就业社会化、签约效率化)、两条轨道(专业能力实训、就业技能提升)、三项措施(紧抓就业教育、提升就业能力、开拓就业市场)”的就业工作思路,全方位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开拓就业创业市场,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精心组织策划,详细安排部署。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压力,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就业难、创业意识浅、竞争能力弱等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就业、充分就业、社会化就业和安全就业,经济学院每年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和学生就业动员会,对就业政策宣讲、举办招聘会、推免研究生、组织部选干、考研、留学、公务员考试、特岗、村官、三支一扶等做详细的安排部署。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就业创业成效显著。经济学院以就业创业培训为核心,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通过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从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加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力度,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活动100余场次。开展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对新生开展英语、计算机、会计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等培训活动;进行文明礼仪修身教育活动,强化职业修养,树立职业形象;对新生进行逐班轮训,要求参与实训实践活动,力促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就业能力提高。

 


        ——以创业教育为载体,激发学生创业激情。为引导激励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活动,指导创业团队建设及创业项目立项,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学校就业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等资源开办公司,经济学院联系省外知名企业家和学校相关专家对学生开展了以“创业就业沙龙系列讲座”为主题的报告会和讲座30余场次,丰富了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拓展就业市场渠道,寻求就业创业突破。为了使学生充分就业,经济学院积极走出去宣传推荐,请进来招聘选拔,充分挖掘各种资源,联系就业单位,建立就业见习合作机制,通过专业实习基地培育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学生与用人单位积极搭桥铺路。建立学生实习基地15个,就业见习基地3个。2016年11月开始,与兰州银行签订“订单式”联合培养人才协议,2017届毕业生33名客户经理已走上工作岗位,2018届毕业生35名“订单班”学员正在接受培训。
        ——举办届次化经济行业从业技能大赛。经济行业从业技能大赛是学院立足专业特色,紧贴学生发展实际打造的全校性届次化特色品牌活动之一。从培养从业技能,强化就业实训入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检验自我的平台,促使学生向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目标迈进,拓展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熟悉就业市场,转变就业观念,积累就业经验。

 


       ——依托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为有效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经济学院实行专业实习联系与就业市场开拓相结合,通过专业实习基地培育,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用人单位,每年都会有20多家相对固定的省内外企业来学校选拨人才,拓宽了就业渠道,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学生就业率稳定,就业质量相对较高。
       ——通过社会实践促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就业竞争能力。通过社会实践焊接实习实训,谋求社会合作,拓展实习,促进就业;通过社会实践让社会了解于学校,需求于学校,合作于学校,从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和对接。


    五、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精准认识定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育人体系的第二课堂,是学校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具有重要的实践育人作用。经济学院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以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为目标,以社会实践与专业竞赛相结合、与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四结合”工作思路。

 


        ——大力改革社会实践。经济学院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出发,结合学院当前的发展实际和今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建设目标,大力改革实践内容,突出专业实习实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实现社会育人合力。
        ——紧紧贴合专业实习实训实践。经济学院与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人寿保险兰州分公司签订实习实训合作协议,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实践。通过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悉心指导和系统实训,学生全面学习掌握了金融业务流程和操作,得到了实习实训单位的高度肯定和信赖,为学校树立了较高的办学影响和赢得了较好地校企合作基础。
        ——紧密结合就业实习实训实践。通过开展专业实习实训实践,经济学院把就业与实习实训实践紧密结合。与兰州银行签订“客户经理订单班”采取“课堂培训+在线学习+实习锻炼+行业资格认证+专题论文+新员工培训”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课程教学、在线网络教育、银行认证考试、现场实习锻炼、专题论文、新员工入职培训等六个环节进行职业化和专业化培养。
       ——贴合学生发展实际实习实训实践。为了提高经济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经济学院建设经济金融沙盘模拟实验室1间,开设务实的核心实训课程,先后举办三届金融学商业银行沙盘模拟比赛和两届经济学沙盘模拟比赛活动,将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金融学等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创新社会实践渠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经济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先后投入8万余元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精心组织了1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以义务支教、社会调研、政策宣讲、爱心捐赠、就业见习等内容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加教师16人、学生500余人次,完成各类调查问卷660余份,走访1000余人次,参与公益活动60余场次,服务社会群体600余人。五年来,2人获得省级社会实践指导教师,6人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7人获得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连续五年获得校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动优秀组织单位和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014、2015年分别获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六、关注关爱学生生活健康,提升学生身心素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经济学院充分利用“5.25”心理健康日、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等渠道和途径,采取理论宣讲、DV情景再现、电影展播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周”和“嘉年华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并有针对性地邀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人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构建起以教育为主、咨询为辅、预防在先、干预在后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格局,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做实,为学生提供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心理困惑、宣泄不良情绪的场所。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普查,重点对有心理问题和疑似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关注、观察、疏导、教育,并建立心理个人档案,建立了学生自我教育、班级教育、班主任教育和学院教育的多渠道教育模式,为有问题的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大力开展济困助学,强化资助考察教育。经济学院十分重视贫困生工作,针对贫困面大的实际情况,将困难学生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定专职辅导员专门负责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及助学贷款工作。每年新生进校后,及时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学院加强对受资助学生、获贷学生生活费的监管,重视和关心个别经济极度困难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经常与经济困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利用安全教育大会、课堂、班会抓实安全教育,加强“防火、防盗、防事故、防诈骗”正面宣传工作力度。召开学生实习求职安全、网络信贷、传销等安全专题班会,坚持开展每年一次学生消防演练活动,促使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生活中时刻警惕,行为上自觉收敛,高度重视安全责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安全健康成长。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要求,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个根本,突出教学重心,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育人目标,将学生素质拓展持续渗透延续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之中,促进学生核心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将学生素质能力拓展成为踏石留印的事业心、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架桥铺路,为筑就宽厚美强的学生成长特色发展之路发挥积极的作用。

 

                                                                                                                                                                               (编辑:实习记者 骆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