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砥砺奋进的五年 | 学院巡礼:生命科学学院——树立“大教学”理念 拓展实践育人新阵地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校团委     发布时间:2017-10-31     浏览:264次]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为1904年创建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科。1939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设博物系,1951年改建为生物系。1958年,教育部批准成立植物分类研究室,1980年改建为植物研究所。2000年,在原生物系和植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扎根西北七十余年的办学史,铸就了生科人坚韧不拔、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

 

一、五年来工作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生命科学学院狠抓质量建院,全面凸显本科教学的办学特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人才方面达成共识:凝练提出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道法自然、生生不息”的院训,传承弘扬孔宪武精神,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努力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倾全院财力人力扶持教学一线,鼓励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狠抓落实,大力推动教学科研工作步入新常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实施“大教学”理念,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团学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之中,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五年来,生命科学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夯实基础,学科建设有了新发展。

 

        五年来,生命科学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在本科专业、硕士学位点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增设化学生物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了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生物学、生态学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拥有生物学、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等13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化学生物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研究生近200人。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和科学教育2个师范本科专业以及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2个非师范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为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近900人。近几年,陆续建成了“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工程实验室”、西北特色农产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几个高水平学科平台。


    二是提升水平,科学研究有了新起色。

 

       五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科研项目和经费稳步增长,累计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等各类纵、横向项目100余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省部级及其他各类项目7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3600多万元;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00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2项、自然科学奖1项、专利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8项。学院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共有70余人次参加了各类学术会议,举办国内外专家学术报告会100余场。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联合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科共建的“寒旱区生态环境资源”学科群为甘肃省特色学科。

 

 

 

    三是优化结构,师资队伍有了新活力。

 

        生命科学学院通过培养、引进和稳定等各项措施,加强、改善及优化了师资队伍。现有专任在岗教师49人,实验辅助人员1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87%,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辅助人员比例也在逐步加大。有6人进入甘肃省“333”、“555”科技创新人才队伍,4人进入甘肃省领军人才队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1人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37%的教师具有在国外大学进行访学交流的经历,专任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整合资源,实验室建设有了新变化。

 

        2012年,生命科学学院迁入新校区后,本科教学实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现建有14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其中4个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实验室、制药工程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2300余台(套),实验设备总价值3700余万元。

 

    五是深化教学改革,人才质量有了新提高。


        五年来,生命科学学院突出以教学工作为重心的理念,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强化管理机制。明确以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的办学定位,并以此为目标积极推进和实施本科教改工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保证了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同时,多次开展调研和专题研讨,分析社会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动态,瞄准市场和岗位要求,本着宽口径、广适应、强技能的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建成精品课程13门;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团队2个。此外,积极推进实验课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开放力度,大力巩固和学生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通过以上的措施和多年的努力,生命科学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四、六级通过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生获奖及研究生录取院校等级明显提升,本科生考研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以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届生物科学“云亭班”作为我校首批试点的“云亭班”之一,经过四年的精心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班级多次获得西北师范大学优秀班集体和西北师大“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奖励;CET4、CET6过关率分别为100%和57.69%;班级成员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甘肃省三好学生等各类奖项累计达200余项;全班26名同学中,有19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率为73.1%,其16人考取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及“985”和“211”高水平大学,其余7名同学签订就业协议,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六是开门办学,服务社会的能力有了新提升。


        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积极发挥学科、地域和师资优势,致力于油橄榄、百合、亚麻等特色植物及废弃资源开发,研发生产了植物多糖、功能油脂、生物碱等系列功能产品,实现了资源高值化利用和产业融合;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助推产业扶贫,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成绩显著;承担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第一批、第二批试点项目,对永登县等9个县区的中药资源进行普查和研究,为地方中药资源摸底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树立“大教学”理念,拓展实践育人新阵地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育人的重要阵地,生命科学学院坚持团学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注重与课堂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在学院构建“大教学”理念,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团学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做到课堂课外共同发力,课堂课外无缝衔接,不断践行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实现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1、努力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生命科学学院团委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以“长见识、增才干、强能力”为目标,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一方面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争做贡献”的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将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成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助推器,成为发现和培养优秀大学生的综合平台之一。多年来,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高涨,每年组建的社会实践团队都在10支以上,参与学生达100余人。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学院重视,组织健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覆盖面广,统一与自主相结合,学院与班级相结合,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密结合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实践成效显著”的特点。


 

    2、依托专业特点,大力支持学生科研实践。

 

        生命科学学院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为依托,大力倡导广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积极搭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平台。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命科学学院成为全校唯一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七届都获奖的学院。通过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方法、大胆创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转化专业知识、应用专业知识、巩固专业知识、深化知识内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积极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近年来,在生命科学学院的推动下,围绕“农产品加工利用、生物标本与创意标本画、创意盆景与水培植物、功能发酵制品”等主题,不断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学生双创平台组建、硬件平台建设和代表性产品研发试制,建成了师生联动、合作共享的四支双创团队:三农产品加工双创团队、生物标本与创意标本画双创生园团队、创意盆景与水培植物双创团队和功能发酵制品双创团队,为学院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全力搭建工作平台。
        2017年6月,双创生园团队的参赛项目《创享生物工作室》,以全省第七名的成绩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奥派杯”甘肃赛区选拔赛二等奖。在日前举行的西北师大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生命科学学院参赛项目《花粉速递》荣获一等奖,学院获批立项建设2017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4、举办“教学相长”主题班会活动,搭建师生沟通平台,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016年10月至11月,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各班级认真组织开展“教学相长”主题班会,班会参加人员为班级全体同学和给该班授课的教师。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针对老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踊跃发言,老师则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师生敞开心扉,共同探讨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我院今后计划每学期举办教学相长主题班会,不断提升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


    5、建厚实学风,晒最美笔记,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笔记作为对教材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学生提升课堂注意力、理解记忆知识点、课后复习和反思。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持续举办“最美笔记”评选活动,这些“最美笔记”或记录详略得当,或融入对问题的阐释和思考,较好反映了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举办此类活动,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抓好日常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校内产生良好的反响。

 

 

 

    6. 通过实施“学长计划”,发挥示范性学生群体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优良学风的不断升华。

 

        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团委持续举办优秀毕业生访谈活动、组织优秀学生进入学生宿舍、班级开展以考研、就业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帮助低年级学生开阔眼界,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提前谋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在学长计划的引领和带动下,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生物科学1班的马小燕、潘成芳、吕楠等六位在一个宿舍朝夕相处四年的同学,全部实现读研目标,缔造了西北师大“学霸宿舍”的佳话,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为2017年毕业季的西北师大增添了炫目的光彩,她们六位同学所在的2013级1班(全班56名同学),考研率(含农硕计划)50%,创造了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班学生考研率的新高。

 

 

 

    7.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针对青年大学生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实践能力较差等问题,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至学院院训之中,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党课教育活动中,突出传统文化与专业学习的结合,突出实践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拓宽专业学习的视角,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回首过去,生科人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历史。展望未来,生命科学学院正秉承百年学府的办学精神和优良传统,高举师范教育大旗,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目标,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个根本,突出教学重心,把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把传承特色与创新改革有机结合,把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筑就一条着力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的特色之路,努力将生命科学学院建设成为培养生物学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西北地区生命科学研究与产业服务的高地,全力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生物教育事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和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努力奋斗。

                                                                                                                                                                                        (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