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媒4月4日讯 在青城书院,导游对游人进行着讲解,孔子像前不少游人在上香祭拜。一位老人在和景区工作人员交谈时说:“要建设青城,必须遵循‘四古’:尊古,复古,仿古,建古。”老人叫李保亮,资深媒体人。
罗家大院,这是一个曾以生产水烟而出名的地方。工作人员介绍,烟草经过水的过滤,对健康是有一定益处的,“肚子胀时抽几口水烟就不胀了。”
导游小关说,自清明起,青城旅游便到了旺季,旅游公司有30多个人,暂时还顾得过来。现在正在修建南滨河路,开通后从兰州到青城只需半小时便可到达,堪忧的是,青城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承载因道路开通而增加的游人。
在青城,像砖雕、剪纸、刺绣之类的传统民间艺术随处可见,当地人最为推崇的,是有着“砖家”称号的砖雕艺人王德。
王德家的大门上雕刻着“五福临门”、菊花、石榴和其他吉祥雕饰。王德说,这门叫“一字门”,门上的每一个雕饰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象征,比如:“琴”和“剑”代表“勤俭”,“佛手”代表“福寿”,“菠萝”代表“伯乐”,“戟”代表“吉”……闲谈中我们了解到,王德爱好广泛,像木工、瓦工这样的传统工匠手艺一样不落,他爱好秦腔,还曾组建过两个剧团,他也喜欢中医学和风水学。在他的抽屉里放着《本草纲目》和《易经》,一个小本上密密麻麻写了不少药方,在他看来,这些与雕刻一脉相承,都是互通的,他尤其认为建筑跟风水关系异常密切。
王德告诉我们,青城的风格就是:细腻、逼真、柔和,“各地古建有各地的风格,有的地方不柔和但立体感强。我观察各地古建,学习其精华,在青城古建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他们的精华,就形成了青城风格。”他跑遍故宫、永靖、平遥等地,将这些地方的古建都拍下照片存在电脑中。
王德很担忧砖雕技艺的发展与传承。“雕刻是门很苦的技艺,初学者光打基础就得三年,还需要设计、绘画、预算、施工,是非常费工夫的事,像雕刻这样一个大门,起码得三个月才能完成。现代的年轻人都很现实,谁肯花费那么多的时间来学这东西?看的人多,学的人少,无人继承啊!”
背景资料:青城古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景区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历史价值。先后有《老柿子树》、《黄河浪》等电视剧在此选景拍摄。青城书院,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一百多年的历史培养了大批优人才,其中翰林1人,进士10人,文举23人,50多位武举人及许多贡生。是兰州六大书院之一。古镇还有多处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城皇庙内的古建筑。青城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待于进一步去挖掘开发。青城隍庙,原址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3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为守备府,是一条城守备军指挥部的所在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建为城隍庙,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在大殿保存基本完好。近年又集资修复了门楼及戏楼,这里成为当地人们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
文/孙苗苗
图/孙苗苗
审/黄 腾 罗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