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选择,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小则,事关大学四年学习的好坏,大则,影响人一生的发展道路。近期,我校已发布关于转专业的相关通知。不少转专业意向的同学们开始按捺不住,纷纷提出申请。青年传媒中心记者就这一现象对一些有过相同经历的同学进行了采访,希望能为广大同学提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佳丽:因为兴趣,放弃机会
当年高考被调剂到哲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李佳丽,一开始就非常不愿意学哲学。为了达到转专业的成绩标准要求,她从大一开始便刻苦学习。后来终于争取到了机会,她却又毅然放弃了。理由很简单:她喜欢上哲学了。也正因为大一就有了好的开始,她后面的学习也比较顺利,大学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如今,已经获得保送华中科技大学读研资格的她,回首自己的经历,微笑着告诉我们:“其实那时候我也比较矛盾,很是纠结,最讨厌别人问我学什么专业了。同学聚会时,以前的同学听说我学哲学,都很是诧异,觉得那太高深了。最初我也是那么想的,可到了后面真正接触了,才发现,其实我还是蛮喜欢哲学的。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当我们自己不能选择时,就好好接受被选择的结果。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以后就什么都好了,该有的也都会有了。”
心理学院杨洋: 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大一的杨洋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高中的时候我就稀里糊涂的选了文科,然后上了大学,选了俄语专业。”几周的俄语学习,杨洋觉得没有找到切入点,也没有学到她所想要的东西。“一种语言并不是课堂上就能那么轻松能学会的,我不想大学毕业了一无所获。”杨洋在开学后就交了申请书,想要到心理学院学习。“本来也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没想到还真转成了。”
转专业后,杨洋遇到很多困难。首先是人际上的,融入新环境是个漫长的过程,新转入心理学院的杨洋对周围不免有点生疏。“特别是我还留在原来的寝室,更加重了与新集体的隔膜,所以我积极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主动与大家接触。”
学习上的困难也是装专业之后杨洋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高数,对我这个文科生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
杨洋说,从一开始,就没能想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现在,为了学好专业课,不至于落后,不得不放弃学校的社团活动,一心一意的将时间花在学习上。她说,自己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历史文化学院黎芸:对自己喜欢的事,我可以做得更好
来自湖南的黎芸,现在是历史文化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与很多人一样,在入学时被调剂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但她一开始便很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刚开学便四处了解有关转专业的事项。把握住了第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幸运的转到了自己喜欢的历史学。
在新的学院,她进入了院篮球队,专业课的学习也从不马虎,成绩始终赶在最前面。如今,已完全融入新环境的她,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感到十分满意。她说:“刚开始还担心自己转不了专业,打算大一完了再转,因为我一直就比较喜欢历史嘛,高中那会儿就想以后出来当个历史老师,后来没被录取到历史专业,我就想着大一多看看历史方面的书,大二再争取转的,谁知我这么幸运啊。我一直觉得,做自己喜欢的的事,可以做的更好。”
记者手记:
也许是因为高考失利,也许是因为对专业的不了解,很多人来到了自己并不中意的专业,于是便萌生了转专业的想法。
转专业是大学生对专业的第二次选择机会。有些人会因此找到自己的方向,但,很多情况下也会面临许多不可预计的困难,例如,学业进度上的,人际关系上的,甚至买课本、搬寝室这类的问题。的确,我们有转专业的权力,但也应注意适度,不能滥用,频繁的变动只会让自己在哪里都没有归属感,学什么都学不好,反而背离了转专业的初衷。
当无法克服外部的压力和限制,无法顺利完成转专业的时候,也不可以让自己陷入到转专业的死角。它仅仅只是一个选择,而不是唯一。辅修、双学位、跨专业考研都是可行之法,了解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才是最重要的。
文/纪 玲
审/王媛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