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面对于兰州人,不仅仅是一碗面,它承载着兰州的历史,是时代的印记。如果让一群大学生用话剧艺术把这碗面“搬”上舞台,会演绎什么样的故事?由我省著名编剧杨晓文编剧,西北师大话剧社的大学生们将推出大型话剧《兰州大碗》。3月12日起,该剧组开始在师大校园内招募演职人员。
一部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话剧
话剧《兰州大碗》讲述的是1949年5月到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以一碗面为主线,讲述了马家清汤牛肉面馆的掌柜马五、菜贩子岳老三、画家范士清以及前西路军战士王素贞等众生百态的故事,是一部由牛大碗书写的平民历史和艰辛故事。
“在那个历史时代中,人们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活得十分不易。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类型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活了下来。正如剧本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碗,装的啥自己想去。’”西北师大大四学生、《兰州大碗》导演之一王妮妮说,牛肉面里藏着兰州人的童年故事或青春年华、人生的油盐酱醋和酸甜苦辣,还有对家乡牵挂或浓浓的乡愁,因此,这是一部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的本土话剧。“为了贴近兰州特色,该剧将采用诙谐幽默的兰州方言来演出。”
《兰州大碗》将面向整个师大招募约五六十名演职人员。“从导演、演员、灯光、剧务、音响、服装统筹等,一部大型话剧所涉及的人员,全都由在校大学生完成。”王妮妮说,大家都热爱话剧艺术,参演没有任何报酬,完全要靠个人的热情去实现这个理想。“我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排练《兰州大碗》,时间大约三个月左右,创排成功后,会在西北师大第11届戏剧文化节演出。
小社团对学生们的“大影响”
记者在《兰州大碗》的招募现场看到,前来咨询和报名的大学生络绎不绝。“什么时间排练?”“剧本有吗?讲述什么故事?”“看看我能演什么角色?”有很多大学生痛快地报了名,等待接受面试。
“目前,话剧社的一些活动已成为独具西北师范大学办学特色的品牌活动,学校十分支持。我们不会过多地干涉学生们的活动,只是从宏观上替他们把把关,比如在剧本的思想性等方面进行审核和把握,同时如果同学们在排演中出现什么困难,学校都会积极帮助解决。”西北师大校团委负责人说,“排演一部话剧,从创作、编剧、导演、语言表达以及表演等方面都很能锻炼大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学校共青团成长服务的角度来讲,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水平。比如,学生们参与排演话剧《兰州大碗》,不仅可以体验话剧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还可以从中了解兰州的历史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据了解,西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的王妮妮、西北师大传播学院的董千里,曾多次参加和导演学校的话剧演出,在《老柿子树》、《刘志丹》等剧目中饰演主要角色。目前,王妮妮、董千里已报考上海戏剧学院。“在话剧艺术表演中,我们不仅得到了快乐,还从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王妮妮和董千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