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来自台湾的交流学生

[来源:原站数据     发布时间:2012-09-24     浏览:37次]

                                      丝路花雨入梦来
    从台湾远到西北,两边完全不同的气候,到底是什么吸引他们踏上西行之路。两个字,他们清晰的说到:“丝路”。学校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自愿报名参加这样的交流是对大梦风情的向往,是丝路文化的牵引。他们从丝路的起点——西安出发,兰州是他们西行的第三站。欣赏西安古建的陈设,觉得很“酷”; 赞叹山崖峭壁之上的麦积山石窟很神奇;他们像兰州人一样,早餐吃了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他们对前面的路充满向往,敦煌莫高,大漠戈壁……这些丝绸之路上最耀眼的明珠。
                                台湾的学生,很单纯,很轻松
    和他们开心地聊起兰州,从牛肉面到羊皮筏子,他们的眼睛如孩童般单纯,轻松的采访氛围,让我们不禁好奇台湾的大学气息。在他们的感受里,师大的校园生活相对其他大学较丰富和轻松一些。可他们觉得相比台湾“这边的同学学习很认真”。“台湾的学生没有大陆学生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一般毕业之后都能够找到挺不错的工作。台湾的课业压力比较小,所以有较多额外时间可以利用。可以有更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宽松的教学环境,使他们的身上散发着大学生勇于追求自我的光芒。宝岛台湾温暖的风缓缓吹来,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文化气息。
                                   实践,大学生共同的热衷
    有更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假期他们会选择徒步旅游。跟他们讲起我的假期,聊到了支教,可能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他们面面相觑。给他们做了解释后,学制药的一个同学说,他们每学期都有实验,会到地方的卫生局去进行学习实践,做实际的临床分析。也会志愿为病人服务,这个和我们的差不多。台湾比较小,像我们这样的支教很少见,但他们的志愿活动也比较多。他详细的说着他的制药课程,聆听中我突然冒出一个提议:“你们可以不仅仅是以交换生的方式,可以组织一个志愿团体,到大陆支教,大陆的同学也是。这样的行动可以更好的了解教育中两种氛围的文化。”我语无伦次的表述着,可他们听得很认真,若有所思之后,他们郑重地说“我们会考虑向学校提出申请。”
                                台湾的大学,更人文化,更随意
    看到他们无形中流出对丝路文化的喜爱,就和他们聊起了西北的特色文化,“师大的文学系分支很多,文学系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分支,并对它深入的学习。”中文系的同学说,在台湾,科目比较系统,班级也没有细分,比较随意,学古文也上现代文。学教育的同学说,他们编排教材有一些模式,也会把个体的特例拿出来研究,刚上大三的他还没有仔细研读过不同区域的教材的不同,觉得来这边交流也许是他的教育实践吧。这就是他们的学习方式,比较自我,可以挑选自己的喜欢的部分,就像现在,看到丝绸之路的资料,喜欢了 就来了,理由很简单。
    他们喜欢干燥的西北,很酷。说,这样有山有沙漠的地方,神奇。
    来西北,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如花丝雨,点点入梦。想想几天之后,他们骑着骆驼,在敦煌的夕阳里,仿佛我就在宝岛台湾,听着高山族的舞曲。

(编辑: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