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晨报】真情聚“沙”成塔,大爱集“水”成海——记西北师大参与微公益的大学生们

[来源:原站数据     发布时间:2012-03-05     浏览:155次]

  “微公益”,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积少成多,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大学生们的微公益,从身边做起,尽我所能,帮助他人,也许微不足道,却足以改变一个人、一颗心,聚沙成塔、聚“微”成大。

  小小水杯 暖暖爱心

   21岁的刘隽艺是西北师范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去年,她利用暑假和同学们去甘肃农村支教时,发现“农村孩子大多不喝开水,上学也不带水杯,渴了就随便喝生水,很容易得肠道疾病。”返校后,刘隽艺就和自己所在的大学生社团——“爱心天使西部助学会”的同学们商量,收集空饮料瓶换成钱,给农村的孩子们买保温水杯。

   很多同学在他们的带动下,开始收集身边的饮料瓶,截至去年12月,刘隽艺和志愿者们收来了1.5万个饮料瓶,卖了1500元钱。12月26日,他们把141个保温水杯,送到了定西漳县斜坡希望小学。今年1月13日,他们又把208个水杯送到临洮县何家山学校,“学生们都很高兴,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价值了。”志愿者们还用卖饮料瓶“赚”的钱资助了两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学期给他们300元钱,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快门三秒” 留住回忆

   在数码相机、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照相”已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在许多农村地区,不少人一辈子也没拍过几张照片。

   来自甘肃庆阳农村的袁柯对此深有体会,2009年,他用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给83岁的外婆拍下了一张照片。不久,外婆去世了,袁柯手机中的照片成了老人仅存的遗照。于是,袁柯萌生了给农村老人和孩子留住回忆的“快门三秒钟”计划 。

   去年8月1日,袁柯作为西北师大环境保护学社的成员,和同学们一起前往天水市甘谷县苏家沟小学支教,并为苏家沟的100多名老人和孩子拍了照片。暑假,袁柯回到庆阳市西峰区双桐村老家,为村民们免费拍照。去年国庆期间,3名志愿者也加入了袁柯的“快门三秒钟”活动中,到兰州市的红古区薛家村、东乡县汪集镇、临夏县尹集镇,为当地群众拍摄照片。

  轮流陪护 真情永驻

   每个周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大三学生李岳霖都会和同学们来到安宁区十里店幸福巷的孤寡老人王金凤家里,和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从1997年到现在,西北师大大学生社团“小草服务社”的志愿者们每周都会来照顾老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届学生毕业走了,下一届学生继续陪着老人。

   80岁的王金凤老人一个人住,老人家里不通自来水,要到一站外的街上盛水,李岳霖和同学们到老人家后,几个人陪她聊天,几个人帮她打扫卫生、抬水,学生们每次都给老人家里抬上好几桶水,够她一周用,下周来继续抬。

   “老人很寂寞,年龄大了平时出门少,我们去陪陪她,她很开心,”李岳霖说。从大一开始到现在,李岳霖陪了老人3年,像自己的奶奶一样,渐渐有了感情。“我毕业后还会去看她的。”

(原文网址:http://www.lzcbnews.com/html/2012-03/05/content_148351.htm